目录
文学艺术
5G时代传播肇庆端砚文化“多元化”研究钟志容;程京亚;1-4
温柔的奇迹——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奇幻小说分析常景玉;5-8
论安迪·沃霍尔图像作品中的“单向度”艺术内涵支婷婷;唐冬雪;9-12
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看村上春树的“世界”构筑杨宇晴;13-16
论暴力美学在果戈理小说中的运用——以《塔拉斯·布尔巴》为例寇文涛;17-21
明代台州籍作者诗话创作研究张珣珣;项日出;22-25
语言文化
语言翻译能力与语言传播保护研究王佳瑾惠;刁小卫;26-29+111
知识论视角下的日语陈述句提问形式探讨——以日语日常会话语料库为中心申颖;30-36+53
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流利度提升策略探究张颖;37-40
北海市区白话和广州话语音系统的异同探析黄羽;李少立;41-44
普通话中英语外来词的声调选择叶子;45-48
方言发音特点对英语辅音习得的影响研究评述与展望——以江苏三大方言为例单义雪;49-53
传媒文化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教育科技独角兽企业网页多模态对比分析王颖;刘淑梅;54-57
“数字颠覆”背景下强化版权保护的影响——以美国音乐产业为例兰婷伊;58-61
少儿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建设策略研究郭趁心;62-65
日语学习类中文期刊论文标题特征的历时计量分析钟勇;66-72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以微博为主的网络媒体中的贯彻张明珠;73-75+79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育途径探析魏涞;76-79
历史文化
鲁西南地区的传统戏曲与晚清秘密社会关系研究——以1896年曹县大刀会唱戏事件为例刘恩保;80-83
视觉影像中的沂蒙乡村文化记忆传承与创新王雨欣;张雪晴;马慧;孔丽娟;84-87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索钦媛;88-91
民俗文化
江西省永新县的“异姓共祠”现象研究刘润哲;92-97
宁化石壁客家祭祖的仪式特色及其文化意义欧阳睿;98-101
纳西族东巴舞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应用研究张虹;102-105
文化产业
以数字文娱产业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路径研究黄悦;106-111
壮乡胡音:马骨胡艺术非遗体验馆建设探究周庆江;于腾腾;112-115
河北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樊建庆;赵俊红;116-120
共生视域下江南古镇文旅的“生活性”回归探究周沁;121-124
馆校协同文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毛璐璐;125-128
文字解析下的贝壳文化衍生品设计研究张子健;129-132
文化与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钟楠;133-136
民办地方性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校企”“校地”育人实践教学研究——以马鞍山学院为例赵贺芳;邱风;137-140
现代学徒制下的“分层定位、一主多辅”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徐毅;141-144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梁献超;韩颖;葛少峰;王大伟;145-148
浅谈文化价值引领的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王怡然;149-1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探讨郭成军;153-156
文化交流
中泰课堂文化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崔佳文;157-160
浅析《平家物语》前六卷中的汉文学受容——以《长恨歌》为中心唐志得;王川;161-165+190
“互联网+”背景下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究郑璐媛;王懿晨;杨志玲;166-169
全球化视域下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王岩;Chungwon Woo;藏振;170-173
从跨文化交际与沟通的角度看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杨景梅;174-177
跨文化能力多模态培养路径研究杜蕾;178-181
文化论苑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王晓梅;唐忠建;182-185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路径张竞水;186-190
徽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李越阳;191-194
刍论“仪式”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功能杨菲;牛国强;195-198